A股“等待戈多”時刻:內資糾結外資“貪婪”、QFII逆勢加倉
近期A股陰跌期間,部分QFII機構仍在大舉加倉,個別機構甚至每日將購買額度打滿。
9月12日,又是陰跌的一天。上證指數(shù)以0.33%的跌幅結束了一天的交易,最終收報2656.11點,離2638點僅一步之遙;深成指和創(chuàng)業(yè)板指則分別下跌0.7%和0.67%,收報8111.16點和1385.80點。滬深兩市合計僅成交2184.92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再度萎縮近百億,冷清至極。
市場仿佛陷入“等待戈多”式困境,盡管一些積極的信號出現(xiàn),但反彈終未到來。不僅如此,A股底部步步下沉,投資者只能痛苦地接受“鈍刀”,幾無反抗之力。
A股焦灼的背后,各方資金的矛盾心態(tài)也在加劇。就內地資金而言,糾結成為普遍之態(tài)。
相較之下,外資則顯得尤為果斷。剛剛披露完畢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QFII在二季度市場大跌之際仍在增持A股,其中家電、食品飲料等是主要增持方向。不僅如此,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的情況來看,近期A股陰跌期間,部分QFII機構仍在大舉加倉,個別機構甚至每日將購買額度打滿。
QFII滿額加倉
據多位基金經理透露,近期部分QFII機構在不斷逆勢加倉A股。
華南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據我所知最近某家QFII在拼命加倉A股,每天把額度打滿,因為現(xiàn)在A股部分股票的估值確實已經非常之低。例如以伊利這樣的公司為例,它的最新市盈率比當時遭受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市盈率還要低,如果現(xiàn)在不買這種股票,到時候就只能等外資賣給我們了?!?/span>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也談及了相似的情況,該基金經理表示,“據我們交流來看,近期確實有外資QFII機構在不斷買入A股,風格上還是偏向于大票?!?/span>
更早之前的二季度,QFII就有明顯的加倉A股的舉動。據剛披露完畢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QFII資金在二季度大量加倉部分優(yōu)質標的,尤其家電、食品飲料個股受到了QFII的大舉增持,數(shù)十只個股獲得新的QFII入駐。
若從持有市值來看,美的集團是二季度獲得新的QFII入駐的個股中,被加倉幅度最大的。一季末美的集團被高瓴資本持有1.08億股,二季末高瓴資本對其無增減持動作,而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在二季度新進美的集團,截至二季末該機構持有美的集團的市值達到37.76億元。
緊隨其后的是貴州茅臺(600519.SH)和包鋼股份(600010.SH)。其中,貴州茅臺在一季末被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分別持有1226.28萬股和417.35萬股,二季度這兩家機構對貴州茅臺同樣無增減持動作,但另一家QFII機構——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于二季度新進貴州茅臺,共持有260.25萬股,二季末該機構持有貴州茅臺的市值達19.04億元。
而包鋼股份在一季度并無QFII機構持有,二季度華安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新進并持有其9.02億股,至二季末的持倉市值為13.4億元。
就總持有市值而言,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北京銀行(601169.SH)、寧波銀行(002142.SZ)、南京銀行(601009.SH)來看,二季末QFII持有市值最高的個股依次是貴州茅臺、美的集團、青島海爾(600690.SH),持有市值分別為139.26億元、93.98億元和60.31億元。
從QFII持有A股總市值來看,二季末較一季末僅稍微減少,剔除前述幾只解禁的銀行股來計算更是略為增加,而整個上證指數(shù)在二季度累計跌幅超過10%。因此綜合考慮來看,QFII在二季度市場大幅下跌的走勢中,進行了大幅增持操作。
前述華南基金經理表示,“我們并非要跟著QFII的步伐去買股票,而是QFII這么多年來在A股的投資收益是有目共睹的,他們?yōu)槭裁匆谑袌鲞@么低迷的時候還加倉,我覺得這是值得進行解讀的?!?/span>
內資糾結不前
比起外資的大膽躍進,內地資金顯然是另一個極端。多位受訪內地公募人士向記者直言,現(xiàn)在的市場沒有幾個人會選擇加倉,因為市場沒有上漲的理由。相反,由于擔憂市場進一步大跌,有基金經理已經選擇大幅減倉。
9月11日,金信深圳成長基金經理唐雷指出,目前我們面臨類似2012年-2013年的宏觀環(huán)境和市場結構,宏觀經濟短周期下行,疊加中周期增速換擋,經濟增速將會明顯下降。強周期的金融和地產基建產業(yè)鏈以及后周期的部分消費品行業(yè)盈利增速將會下降甚至負增長。金融去杠桿背景下的信用收縮,導致資本市場還處在估值中樞下移過程中。
他表示,“短期市場處于脆弱的平衡,投資者風險偏好極低。”
當然,也有聲音指出,雖然現(xiàn)在市場是不是底部很難判斷,但近期市場已經出現(xiàn)了諸多值得關注的積極信號,例如產業(yè)資本大舉回購,境外QFII持續(xù)加倉,PE機構不斷買入優(yōu)質資產,貝萊德與中信合作產品滿倉A股,大私募機構高毅、景林資產等大量調研優(yōu)質公司等等。
不過,市場如此脆弱之際,積極信號能否化身為反彈的號角?所有人皆在等待。
在任何情況下,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中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中訊證研不對因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網站所刊載內容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