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追漲股票?試試“保本”炒法 大資金已悄悄配置可轉債!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片紅火,不少小伙伴按捺不住想“買買買”的心,又克服不了畏高的糾結狀態(tài):
現(xiàn)在不買,回頭踏空了咋辦?
現(xiàn)在買了,會不會馬上就是一輪回調?
如何有效分享A股盛宴、又避免在調整中“受傷”?對此一些聰明的基金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布局“進可攻、退可守”的可轉債!
據了解,自2017年年末起就有不少轉債基金或混合基金加大了對轉債的配置力度,而從2018年以來的表現(xiàn)看,中證轉債指數(shù)年內已跑贏滬綜指,且不少個券的漲幅高于正股。
TIPS
什么是可轉債?簡單地說,是可依據一定條件轉換成股票的債券。
可轉債兼具債性和股性的特點:在轉換之前,它是債券,可按約定收取利息,如果不行使轉換權,到期可收回本金;轉換之后,就兌換成了相應數(shù)量的股票,因此股市的上漲往往也會帶動可轉債價格上漲。
轉債市場悄然吸金
開年來,在多數(shù)投資者目光被火熱的A股吸引時,轉債市場的表現(xiàn)其實也毫不遜色。
1月25日,滬綜指突破3570點后掉頭向下,下跌0.31%報3548.31點;而中證轉債指數(shù)僅微跌0.1%,盤面?zhèn)€券漲幅高于正股的比比皆是,跌幅小于正股的也不少,彰顯出“跟漲較強、抗跌有余”的特點。
進一步看,截至1月25日收盤,中證轉債指數(shù)年內累計漲幅9.50%;而對應區(qū)間內,滬綜指的累計漲幅僅為7.29%。
中證轉債指數(shù)今年來走勢
從盤面?zhèn)€券來看,轉債今年以來的整體表現(xiàn)也好于正股:截至1月25日收盤,國君轉債上漲16.02%,對應正股國泰君安僅上漲12.69%;眾信轉債上漲13.46%,對應正股眾信旅游漲幅僅8.91%;寶信轉債上漲11.81%,對應正股寶信軟件僅上漲7.44%……
今年來漲幅居前的轉債
再看看跌幅榜,轉債的抗跌能力是不是杠杠的?
林洋能源年內跌幅已超過10%,對應正股上漲了0.83%;水晶光電、九州通分別下跌了8.86%、4.43%,對應轉債反而上漲了3.35%、6.72%。
今年來抗跌性較好的轉債
國泰君安證券轉債分析師王佳雯
轉債經歷過供給沖擊導致的估值調整,整體溢價率已經比較合理,這一波轉債的行情一方面是正股的帶動,特別是一些原來業(yè)績有確定性的個券,以及板塊行情帶動;另一方面是估值的修復,特別是近期供給邊際放緩。正是由于正股+估值雙擊,所以近期轉債整體強于正股。
轉債這波行情的“賺錢效應”明顯,加之其進退自如的特性,使得前不久還籠罩在破發(fā)陰影下的轉債,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
某券商研究人員表示,最近主動要求做轉債路演的機構明顯增多,一些基金也增加了對轉債的配置力度,雖然增倉幅度暫時有限,但據了解,后續(xù)還有超百億的大規(guī)模轉債基金或混合基金正在準備發(fā)行。
中金公司日前在研報中也表示,從測算的情況來看,在開年轉債市場大漲的激勵之下,不少機構右側入場,如今倉位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
更多增量資金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轉債市場近期大漲,增量資金的進入被視為助推行情的重要動力。市場人士認為,自2017年再融資新規(guī)、減持新規(guī)、信用申購新規(guī)先后落地以來,轉債發(fā)行速度明顯提升,投資者打新成本大大降低,增量打新參與者蜂擁而至,二級交易也吸引了不少增量資金。
據國信證券統(tǒng)計,截至2017年12月,轉債前五大類投資者依次為一般法人、公募基金、保險、券商資管及自然人。機構投資者中,基金、保險仍是最主要的轉債配置者。2017年12月基金持有的上交所轉債市值約142.09億元,相比前一年同期增加46億元,保險持有的上交所轉債市值約86.43億元,相比前一年同期增加67.52億元。此外,QFII、專戶理財在供給放量后配置增量明顯,持有占比上升。
隨著新券供給開閘,市場規(guī)模擴張,轉債市場投資者明顯趨向于多元化結構發(fā)展。據海通證券數(shù)據,從上交所2017年12月可轉債托管數(shù)據來看,上交所轉債持倉總額繼續(xù)增加,公募基金、一般法人、QFII為前三大增持機構,而其中公募基金自2017年11月連續(xù)兩月大幅加倉可轉債。
某券商研究人員表示,在A股連續(xù)走強的帶動下,轉債市場出現(xiàn)明顯拉升,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加之開年以來債券市場持續(xù)調整,不少資金也在尋求新的機會,不排除有部分資金從債市抽出,流入了A股和轉債市場。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指出,由于債市持續(xù)熊市,而權益市場的結構性行情較為火熱,轉債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由債券投資者貢獻。目前債券投資者對轉債的需求普遍較為旺盛,不少債券投資者在今年也有想要新成立轉債基金的,在債券投資者為增量資金的特點下,市場實際上還是對轉債市場較為樂觀的。
國泰君安證券轉債分析師王佳雯同時表示,目前關注轉債的資金很多,后續(xù)還會有大的轉債基金發(fā)行,而且明顯原先做權益的基金經理關注度明顯提升,對于一些持倉券的配售以及轉債的正股替代性特征較為關注,預計增量資金會慢慢出現(xiàn)。
擇券能力將是關鍵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隨著轉債市場繼續(xù)擴容,供需格局改善,可選的優(yōu)質標的將更多,這也將進一步吸引增量資金進入。但短期來看,轉債市場當前仍面臨供給持續(xù)放量下的估值壓力,以及正股市場后續(xù)風格切換后的估值分化壓力,由此對投資者而言,后續(xù)擇券仍是關鍵。
海通證券指出,在路演交流中感受到,固收投資者今年對可轉債更加重視,另外部分股票和大類資產配置投資者對轉債也有關注。目前轉債市場存量券已經超過60支,在供給持續(xù)擴容、股市結構性機會的背景下,轉債市場依舊是結構性行情,對擇券(實質為選股)能力要求提高。
中金公司認為,隨著行情的演繹,從容低吸的窗口已經過去,追漲需要控制倉位,對交易能力和擇券能力的考驗更大。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指出,在債券投資者為主要增量資金的情況下,轉債也更容易有短期滯后調整超漲帶來的風險,一旦后期正股轉跌,在轉債較正股更差的流動性下,投資者面臨更大損失風險。
今年權益市場并沒有總量行情的基礎,仍然會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因此注意短期權益市場超漲板塊的風險;長線看機會的分化,今年建議開始關注和布局中小創(chuàng)對應轉債標的,基于板塊內對未來經濟質量轉型升級中的參與程度以及現(xiàn)在的估值風險已大幅釋放,長線看多中小創(chuàng)板塊。